close

  當地時間7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緊急會議就巴以衝突進行磋商。中新社發 李洋 攝
  視頻:巴以衝突已致157人死亡 雙方未見停手跡象  來源:深圳高清
  中新網7月16日電 日前,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內部以及地緣政治中“顯示存在”目的基本達到,火箭彈發射也該告一段落。最終結果是:平民仍是最大的受害者,“和平曙光”再次被遮蔽。法國《歐洲時報》16日評論稱,事實證明,美國的“巴以和平路線圖”和克裡的十餘次中東之行、多邊斡旋以完全失敗而告終。由於美國的立場和出發點都缺乏公正性,所以不可能期待奇跡發生。
  文章摘編如下:
  克裡自去年2月出任美國國務卿之初就興緻勃勃地展開中東之行,似乎把解決巴以衝突的老大難問題當成首要任務,而且信心滿滿。
  眾所周知,巴以問題之複雜幾可用“絕症”來形容,即便有人能從某方面找到癥結,但卻沒有人能讓巴以“配合治療”,因為巴以都認為病癥在對方身上而拒絕自己“服藥”。再者,無論是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其實都很難用“巴方”和“以方”來籠統指代,因為其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沒有一個統一的訴求,甚至沒有一個權威的“代理人”。
  更弔詭的是,和平對於哈馬斯、極端猶太民族主義者及其遍佈世界的支持者來說並不是必然的政治正確,因而每當巴以和平出現“曙光”之時,總會有攪局的人和事件發生。基於這些歷史和現實的“病癥”,巴以問題對調停者來說都可謂複雜而棘手,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言,克裡的中東政策是“妄想”,嚴重脫離了中東的現實。
  研究美國中東政策以及技術性手段的得失並非沒有意義,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巴以問題仍將是中東問題的重中之重。從美國角度看,這次失敗具有悲劇性的黑色幽默效果。按照“路線圖”,今年4月應該是巴以和談的“大日子”,但是世人不僅沒有看到巴以雙方在和平協議上簽字,反而目睹了一場生靈塗炭的武裝衝突。不僅沒有看到“瀟灑走幾回”的克裡功成名就,卻看到了美國影響力的進一步下降。
  實際上,從開始美國“裁判員”和“導師”身份的公正性就深受質疑。美國政府基於猶太壓力集團的影響,一直備受袒護以色列的指責,而以色列也不能容忍美國的稍不袒護。美國與巴方對話的對象主要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的阿巴斯集團,而哈馬斯雖然錶面上同意與法塔赫組建聯合政府,但仍是美國恐怖組織名單上的一員。理論上看,美國政府與恐怖組織談判,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都很像是與虎謀皮。這種尷尬的現實也是造成今日結局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美國在很多地方也沒有秉持公正的原則。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失敗與尷尬也不止於巴以衝突,近年來,中東北非地區風起雲涌,美國的盟友穆巴拉克被推翻,美國不得不面對“埃及人民的選擇”而接受“穆兄會”首領穆爾西執政並一度調停巴勒斯坦內部矛盾。
  敘利亞內戰之初,美國一度主張武裝反對派,孰不料後者對阿薩德政權久攻不下,竟揮師轉戰伊拉克,一時間攻城略地。美國象徵性地派出百十名軍事顧問之外並無良策,更難提及“重返”之類的豪言。在伊拉克,美國在以“莫須有”的罪名推翻並絞死薩達姆之後,留給伊拉克人民的不是繁榮富強,而是天天爆炸的恐怖噩夢。
  在阿富汗,塔利班攻勢不減,美國扶持的盟友卡爾扎伊總統即將離任之際竟然無心親晤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利比亞,美國大使命喪異鄉,但並沒有換來和平。中東北非危機的外溢,造成無數難民無家可歸,歐盟國家間接成為難民潮的受害者。美國的反恐戰爭客觀上製造出更多的極端恐怖分子,使地區和平受到極大的威脅。
  所有這一切現實都說明美國中東政策包括巴以政策的失敗,其原因之一在於超級大國的慣性思維與複雜現實脫節。在多極政治日益成為主流的今天,美國應該多以平視而非俯視的目光觀察世界,秉持公正的原則處理國際事務。  (原標題:法媒分析中東局勢:美國巴以政策尷尬完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q96yqzl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