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3日電 據新西蘭天維網報道,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新西蘭敞開懷抱擁抱著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種族的居民,經濟因為移民而被提振,文化也逐漸更為多元,但由此帶來的政治問題也日漸凸顯——此前的研究調查顯示,對於民主政治議題,新西蘭移民的參與度並不高,長此以往,這是否會沖淡新西蘭的“民主”特性,而移民的涌入又是否是新西蘭整體選舉參與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英文先驅報就刊發了梅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Paul Spoonley教授的專欄文章。
  全文如下:
  2013年人口普查數據坐實了不斷膨脹的移民人口對新西蘭尤其是奧克蘭的重要影響。如今,新西蘭的移民人口已經占到總人口的1/4,在奧克蘭,移民人口比例更高達40%。與移民人口數量同時變化著的,還有移民的來源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長期高居移民來源國榜首的英國已被中國和印度趕超,如今新西蘭存有的少數族裔數量更是多達230個。總的來說,在新西蘭,亞裔人口數量已近12%,23%的新西蘭居民都自我認定為亞裔。
  面對如此多元化的族裔和社區居民,我們的政治體系該如何應對?他們會受到鼓舞,參與選舉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複雜而多元,但也並非無據可循。
  此前,新西蘭綜合社會調查(New Zealand General Social Survey)曾對居民是否在2011年參與大選投票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新西蘭歐裔/白人的未投票人數比例為17%,毛利裔的未投票人口比例為27%,太平洋島裔的未投票人口比例為18%,亞裔居民的未投票比例則高達35%。
  在那些在奧克蘭居住時間低於5年的移民族群中,60%的人未參與選舉投票。但在長期移民中,這一數字則降至14%。
  選舉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如今,亞裔居民對選舉投票的“冷感”僅次於青年族群。
  另外一項可供參考的調查結果是新西蘭縱向移民調查(Longitudinal Immigrant Survey:NZ),調查結果顯示,新西蘭的印度和韓國居民投票參與意向較高,分別為91%和87%,僅次於英國移民的93%,中國移民的選舉參與意向則相對較低,僅為77%。
  不過,真實參與投票的數字又是另一回事兒了——事實上,僅有過半中國和韓國移民投出了自己的選票,印度移民的投票率則為2/3,而英國移民的投票率也不過只有55%。
  種種數據表明,新西蘭應當鼓勵更多移民,尤其是新移民參與投票。需要強調的是,在新西蘭,主要擁有了永久居留權,就被賦予了投票的權利,參與投票,並非公民的“專利”。
  在這方面,各種組織和社區應當承擔起最為主要的責任。而選舉委員會更應當在鼓勵移民參與選舉活動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在過去數年間,選舉委員會已經對此採取多項措施,但現實數據證明,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那麼,政黨方面的表現呢?眾所周知,如果能夠吸引到足夠移民和少數族裔的投票,將很可能徹底改變選舉的結果。尤其是在奧克蘭。從候選人的選擇、對少數族裔/移民媒體運用,對社區活動的參與等,都明確表現出參選政黨對少數族裔群體的興趣日漸濃厚——當然,這一表現是否足夠,就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再來說說媒體在政治議題上的角色吧,開闢一個論壇,讓大家參與討論與自身相關、感興趣的問題,會是提高他們對選舉參與度的有效方法嗎?這麼做的阻力之一,是伴隨著代表其族裔群體的少數族裔媒體不斷增多,新西蘭已經出現了主流媒體和移民/少數族裔媒體之間的分野。需要關註的是,這些媒體到底對居民的投票興趣和參與率上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在我看來,某些媒體的表現很棒,但有些則基本不作為,甚至有些媒體還會歪曲某些議題和政治觀點。
  最後說說社區居民本身。顯然,他們也有著敦促自己投身選舉活動的責任。種種跡象顯示,不少社區群體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活躍,例如臺灣地區的移民。早在1996年,新西蘭的臺灣移民就開始廣泛參與大選投票,並持續舉辦選前集會和研討會,此外,他們還會積極尋找合適的參政候選人。
  鑒於移民對新西蘭的影響越來越大,鼓勵他們以投票者、評論者甚至是候選人的的身份積极參与政治議程,無疑顯得至關重要。無論大家如何批判投票制度,它始終是民主進程的核心。  (原標題:新西蘭移民突破40% 新移民選舉參與度下降引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q96yqzl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